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他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后三杰”之首。
毛主席称其“一个人可顶几个师”。
1960年,他陪同主席参加一场会议,动情表示:“毛主席的举止风范,是我一生难以忘记的。”
晚年退休后,他因一部电视和一本书,两次写文批判:纯属捏造!毛主席不容诋毁!
他就是曾任周总理助理的熊向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熊向晖与毛主席的感人故事。
伟人战略思想放金光
1960年5月,毛主席第一次和人民群众一起欢度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然后前往郑州,会见来我国参观的亚非拉23个国家的工会代表团。
彼时,会见分为三场。
作为新闻司副司长,熊向晖连续三次都陪同毛主席参与了会见。
这也成为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当时,主席住在火车专列上,而接见外国友人是在河南省委招待所。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每一场会面,毛主席都亲自提前到门口迎接,同每个人热情握手,十分平易近人。
并且在会见过程中,他总是让各国朋友、我党同志先发言,然后针对大家的提问,详细作答。
熊向晖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的话“像水晶一般清楚,思想像火山爆发一样”,鼓舞了大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志,使他深受教育。
那么,毛主席到底说了什么?
事实上,主席将此次会见戏称为“小国、弱国人民会议”。
因为巧合的是,几天后,巴黎要召开美英法苏大国首脑会议(1960年5月16日至17日)。
为此,西方疯狂造势宣传说,大国首脑协商可以避免世界大战,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而亚非拉朋友当场有人就这个问题,向毛主席提问。
我们知道,毛主席曾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两条腿走路”方针,即,工业农业并举。
此时,对避免世界大战,他又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大国协商和平是一条腿,亚非拉人民反压迫是另一条腿。
两条腿走路,世界才能真正和平。
听到这里,各国代表团眼前一亮,又听毛主席继续强调,“我们和你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那么,该如何反对压迫呢?
毛主席说:“还是人要紧。”
在会见伊拉克、伊朗等代表团时,毛主席谈到中国革命的经验,没有人民,共产党就不能活,要取得胜利就要团结人民的力量。
虽说这是“小国会议”,而且只是接见工会代表的会议,却充分反映了毛主席团结亚非拉反霸权的重要思想。
这次会见,各国代表团作了热烈的发言,介绍了他们反帝主斗争的情况,以及对中国的感谢。
毛主席特别高兴看到亚非拉人民破除了迷信。
他对大家说:“迷信帝国主义是迷信的一种,再有一种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白种人可以干的事,我们都可以干,而且可以比他们干得好些。”
每一句都体现了毛主席鲜明的立场和超人的智慧。
主席在此次会议上的重要战略思想,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难怪熊向晖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就在他带着这份激动的心写陈述报告时,却遭到主席批评。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主席的伟大胸怀
送走外国客人,毛主席对陪同的工作同志们说了一句话:“这些小国、弱国人民都有一股劲,我看,世界大有希望。”
紧接着,主席就把熊向晖叫到办公室,指示他该怎么写这次会议的新闻。
他交代了简单的要求,对熊向晖说:“不要长,要快,半个钟头够了吧?”
“我试试。”熊向晖稍微想了想,就拿起圆珠笔写了起来,然后把稿子交给毛主席过目。
毛主席一边吸烟一边看,说:“对非洲朋友的讲话,概括得还可以,但有一句要不得。”
说着,他划去了几个字,又加了几笔。
稿纸回到熊向晖手中,有两处让他颇为不解。
只见原稿“他们对于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于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敬爱”中的“中国人民伟大领袖”被划掉了。
“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也被划掉,还把“伟大”也删了。
毛主席难道不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
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难道不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完成的吗?
更何况,这些都是外宾的原话。
熊向晖实在不理解主席为何要改动。
见他一脸疑惑,毛主席耐心跟他解释:“人家那样讲,我们不能那样写。”
他说中国这些年虽然有所成就,但依然一穷二白,远谈不上伟大。
而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
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领导人也是人民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必须突出决定的因素,突出人民,决不要突出个人。”
听完这番话,熊向晖对毛主席的严谨以及那虚怀若谷的胸怀敬佩不已。
第二年,同样还有一件事让他大受触动。
1961年,蒙哥马利第二次访问中国,由接待小组陪同逛了几个城市。
熊向晖就是接待人员之一。
毛主席在会见蒙哥马利的前一天,特地召见了熊向晖了解情况。
熊向晖如实作了汇报。
原来一路上,蒙哥马利在与中国群众谈话时,频频提问:“你最拥护谁?”
参观一家医院时,他还说中医应该发明长生不老药给毛主席,因为中国人民离不开主席。
熊向晖认为,蒙哥马利是在探询毛主席的继承人是谁。
听完熊向晖的汇报,毛主席烟也抽完了,突然问他英文的“继承人”是什么。
然后,主席又说这个名词不好,他没有土地、房产、存款,有什么好继承的。
按无产阶级的说法,应该叫作“共产主义接班人”。
毛主席还就蒙哥马利说的长生不老药,发表了看法:“我要告诉他,我随时准备见马克思。没有我,中国照样前进,地球照样转。”
在毛主席身边汲取到的精神力量,足以成为熊向晖人生的火炬。
他对这位伟大领袖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
也正因此,在晚年看到对毛主席的不实报道后,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
两次发文维护毛主席
即使晚年退下政坛后,熊向晖家里也一直挂着毛主席画像,珍藏着毛主席改过的稿纸、送给他的雪茄。
毛主席去世后,谈论他的文章、书籍、电视层出不穷。
熊向晖也一直有所关注,然而却叫他发现了歪曲毛主席的现象。
1990年,一部中央政论片引用了毛主席的话。
熊向晖看到后立马写下文章,发出了批判。
原来,该片有一场景是,毛主席在天安门上接见美国记者斯诺,并对对方说:“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看到这里,熊向晖不由眉头紧蹙,气愤得拍桌而起。
这就是所谓的“严肃精选客观存在的史料”?
毛主席何时说过这样的话了?
接着,他来到书房,拿出纸笔写下真实的历史。
“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这个原句确实在斯诺的《同毛泽东的一次交谈》中写过:“他说,他不过是一个带着把破伞云游世间的孤僧罢了”。
但斯诺原文并没有下面一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这句话,是出自斯诺与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谈话。
当时,毛主席的原话是,“我不怕说错话,我是无法无天,叫‘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没有头发没有天。”
该片不仅擅自艺术加工,还把两句无关的话拼凑在一起,完全不尊重客观史料,有损毛主席的个人形象。
熊向晖绝对无法容忍这样的情况发生。
这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如果不一丝不苟对待史实,今天加工拼凑,明天就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
这件事还没过去多久,1999年的时候,熊向晖花88块钱,买了一本《新中国外交50年》。
这一看,他又气愤了。
此书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还自称是“新中国外交史专著”。
其中讲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添加了这样一段描述。
人民大会堂研究是否要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毛主席对大家说,马上就组团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这句话至今还时常被人引用,为了表达我们恢复合法席位的自豪,以及与非洲兄弟的友谊。
可历史是,这句话为无中生有。
当时,中央收到喜讯,周总理的确立马召集大家开会商量要不要派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
时任总理助理的熊向晖自然就在场。
他清楚地记得,毛主席压根没有说过那样一句话。
他对此非常愤怒,并写文对此事郑重声明。
因为这犯了常识性的错误,还把它强加给毛主席。
首先,当时联合国有131个会员国,投赞成票的一共有76个国家,非洲有26个赞成。
这也谈不上是非洲把中国抬进去的吧?
其次,那年非洲国家有42个,只有26个投赞成票。
其中的埃及、利比亚、摩洛哥、苏丹等国人口大多是阿拉伯人。
把这些国家称作“黑人兄弟”,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本书还声称是由“中国外交界资深的官员、学者和专家撰写”,让这样的内容流传后代,岂不是误人子弟、扭曲历史,让世界看中国领导人的笑话吗?
历史不能被当作任意打扮的天真小姑娘,伟大的革命领袖不容丝毫污蔑。
熊向晖作为知道真相的人自然要实事求是,维护毛主席,还原历史。
这也是那一代人执着的信念。
参考资料
熊向晖.毛主席对一篇新闻稿的修改[J].贵州文史天地,1997,(02):30-32.
熊向晖.毛泽东说过这句话吗?——质疑《新中国外交50年》编者[J].百年潮,2000,(02):60-61.DOI:10.16624/j.cnki.11-3844/d.2000.02.010
熊向晖.毛泽东是否说过“我就像一个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J].党的文献,1994,(05):92-94.
袁晞.“蒙哥马利之问”的背后[J].同舟共进,2015,(07):55-59.
